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七讲 | 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使结论令人信服的最优选择

范周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组织了学院老师为学生录制网络课程,供大家学习。其中范周教授精心筹备“通识课程九讲”课程内容,并将课程以公益形式向全网公布,期望大家在特殊时期能够停课不停学、光阴不虚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3月3日,该课程自上线以来全网累计观看量已达109.9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七讲内容: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使结论令人信服的最优选择,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学习。



这一讲我们来聚焦文化产业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当前学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常使用的两个方法——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我和很多国家的学者进行过交流,发现他们往往是以小见大进行研究,而我们的很多研究缺少完整的逻辑推理和数据验证,特别是在社科和文化产业领域,实证研究的数量、质量都还不够。



学术研究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


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魅力在于开放性和多元化理解问题的视角,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也正在于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社会变化动态。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问题的治理难度也逐渐攀升,国家和社会需要高校和学者担当起智库的责任,为社会发展提供建议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文化产业专业为例,“文化产业”作为一门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还是以政策、对策、策略研究以及案例研究为主。自2012年至今,中国知网上共发表了14759篇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文章,其中6440篇中包涵了“路径”“建议”“优化”“对策”等字样。现有出版的文化产业专著中,大多仍是从宏观的文化产业层面谈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表现,并就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可以查询到(见下图),尽管近年来获得资助的文化产业项目较少,但仍有部分以政策建议为主题的课题得到了立项和验收。


图片来源于:国家艺术基金官网


作为新型学科,文化产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是一件好事,但随着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若不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专业的理论水平,许多结构化的问题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隐患。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学科的体系化建设,仅仅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知,特别文化产业研究方法的问题。


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



人文社科类的研究不是天马星空,不是口无遮拦,而是有着严格的学术规范,遵循内在逻辑、在前人的基础上找到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回答社会问题的答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展学术研究也是,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能够让研究事半功倍。


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一般来说,田野调查包括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而准备阶段的完成情况对于能够成功进行此次调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许多同学也正是不知道怎么做田野调查,或者在准备阶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后面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或大或小的效率折损。2017年的时候,我要到杭州市富阳区出差,进行一次项目的前期调研,把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布置给了我的两位刚入学的研究生,行前开会听他们汇报准备情况,才发现搜集上来的数据不是缺就是老,还有些分析工作做不到点子上。这都是活生生的案例,希望屏幕前的各位同学能够吸取他们的经验,好好学习怎么做田野调查。


实证研究则是目前学界的热门领域,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它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确定研究选题和方向、理论推导和提出假设、研究设计和收集数据、实证检验分析、提出研究结论等。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开始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强调自己所提出的结论的权威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从数量上看,现有的文化产业研究中有478篇采用了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其中412篇是在2012年之后发表的。从质量上看,利用知网检索CSSCI收录的前五十份期刊(按首字母排序)自2012年至今发表的题目或关键词中包涵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文章,共搜索到584篇论文,加上“实证研究”的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后文章还有18篇,且大多数发表于2015年之后,主要由经济学者进行发表,其中包括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顾江。从整个学术环境来说,2017年起文化产业研究中论文题目或关键词包涵“实证研究”字样的论文也迅猛增长,这与前面提到的“实证热”的趋势也是相吻合的。此外,二次检索后的数字较少则是因为期刊目录是按首字母排序的,实证研究文章刊发较多的经济类期刊未能涵盖在此次的数据统计中,如果将主流经济类期刊的检索结果纳入进来的话,实证研究的占比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足见学界对于实证研究这一工具的青睐。



需要强调的是,鼓励实证研究并不意味着定性研究不可信,更不代表要放弃定性研究和逻辑推演。中国社会学研究奠基人费孝通先生的研究经历,便为我们理解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的关系,学习如何开展人文社科类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费孝通先生自进入燕京大学读书后,便开始了长期的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和文本整理工作。在校读书期间,他的老师安排他进行人类学研究,并进入到大瑶山和吴江等偏僻地区或农村,开始实地接触中国的基层社区和日常生活,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便是基于他对吴江详实的农村调查所开展和撰写的,得到了他的导师的高度认可。《江村经济》的英文版序言中,费孝通先生的导师马林诺斯基教授写道:“此书有意识地抓住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中国社会学界已独立自发地组织起一场对文化变迁和应用人类学的真正问题进行学术上的攻关。这一学术进攻表达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而建国后,随着国内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逐渐兴起,理论框架的建构则成为学界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完成贵州、广西等地的深入考察后,费孝通先生逐渐开始对少数民族研究进行深入地总结,并通过民族志结合大量已有数据的方法,思考中华民族的整体结构和格局。而费孝通先生也正式进入了研究的第二个阶段,从田野调查转向以总结归纳为主的研究阶段。这个转变中有外部的需要,也有费孝通先生开展研究逐渐深入的内在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展望


目前,文化产业研究进入了“冷静期”,相关主题的研究数量连续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能看出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文化产业中开始得到开发应用,例如以FECDS模型、SDM模型或DEA模型为范式进行的文化产业研究逐渐出现在核心期刊当中。这是文化产业研究方法进步的表现。要探索文化产业研究的方法论,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可以借鉴、并且是需要借鉴的。作为交叉学科的文化产业需要通过引入和优化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让文化产业研究更加规范。同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文化产业研究中进行应用的同时,应当先对研究方法进行是否适用、如何适用的检验,优化出经得起验证的文化产业研究方法。也就是说,探究文化产业的研究方法,以及论证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文化产业是否使用,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有较大空间有待挖掘。



研究方法是一门大学问,仅仅20分钟的课程只能够为大家解释清楚方法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概念,具体到实际操作环节,还需要大家在课后多多地练习。本节课的最后向大家推荐两个主题的书目,一个主题是课程中讲到的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在此不再过多的赘述,经典书目常看常新,希望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在家看一看,看过的同学也可以温习一下,没准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发。而另一个主题的书目则是风笑天教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和艾尔·巴比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这两本著作是人文社科研究方法领域的“常青树”,甚至是许多老师和专家学者撰写方法论著作时的必备参考文献,足见其在研究方法领域的重要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这两本书中所讲授的内容,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最后和大家分享两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第一,你有哪些好的研究方法和案例能够给大家分享?第二,定性分析的可信度如何提高?欢迎大家通过各类反馈渠道和我们联系,期待看到大家精彩纷呈的答案和看法。



视频观看直通车


您可以在哔哩哔哩、微博、今日头条、虎牙直播、网易公开课、百家号、抖音、西瓜视频搜索相关账号,观看课程。



精选课程反馈

祖同学

田野调查、实证研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针对研究题目要深化的。我们的很多实证研究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5G技术的发展、虚拟增强现实、虚拟体验互动、仿真现实的互动、这些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



姜同学

实践层面范老师提到了论文的写作方式以及实证研究等问题。在论文写作方面要把握好主题,文献研究和严谨的学术规范。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可以有效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切实反映一些社会问题。

 

韦同学

针对范老师在通识教育第七讲中留下的问题——“定性研究的可信度怎样得到提高”,根据我以往的理论学习和自主调研的经验,我认为提高定性研究的可信度的方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运用多种资料来源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结论进行交互证实。例如,我在期末论文《土地征收与宗族网络》中预想收集访谈资料的对象是“宗族普通成员”、“宗族精英”、“宗族外的村民”和“政府”,这样可以达到四个角度的互证效果。但是互证在实际运用中,因为调研者本身人际网络的限制或者事件特殊性等等原因,很难从各方收集资料来进行互证。


2.使用丰富、厚实的描述来传达研究发现,将读者带入到情景中,并将讨论作为共享经历的一个元素。


3.需要在研究成果的呈现中澄清研究者自带的偏见。一般的研究者很难真正做到价值中立,在研究中多多少少带有个人的主观价值。在无法消除个人立场的情况下,选择坦诚不失为增加定性研究信度的有效方法。


4.在资料收集和呈现中需要将与主题背道而驰的相反的或负面的信息囊括在内。定性研究所收集都资料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访者的主管意见,基本上很难收集到完全一致都信息。将信息的矛盾呈现出来可以提高定性研究的信度。



END



视觉设计 | 周   昂

责       编 | 宋立夫

美       编 | 万晨阳


推荐阅读



第六讲 | 论文写作方法论

第五讲 | 人人都有麦克风,新时代的舆情管控

第四讲 | 科技进步、传播方式的变化和社会文化影响

第三讲 | 迎接新文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